生命淬炼的柔光 | 吴琼:以女性智慧重塑康复医学的温度与高度
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女性的力量,从来不只是温柔与细腻的代名词,更是独立、坚韧、智慧与光辉的集合体。她们用独特的视角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,在各自的领域里,绽放出令人瞩目的光芒。今天,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武汉顾连康复医院康复三病区兼高压氧科主任——吴琼医生,与您一同走进她充满力量与温度的医者人生,感受她身上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立光辉,以及她如何用专业与情怀,点亮无数康复生命的希望。
吴琼主任的医学之路,并非源于都市的繁华,而是始于一片淳朴的农村。她从小目睹身边长辈对疾病的忽视和对就医的茫然,心中便埋下了一颗关爱家人的种子。这份责任感和对健康的渴望,驱动着她刻苦钻研,成为校园里的佼佼者。
“我记得小时候,生病了大家总觉得扛一扛就好了,但很多小病就会拖成大病。”吴琼主任回忆起童年时光,眼神里依然带着一丝触动,“那时候我就想,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医生,就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健康,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和家人。”
大学毕业后,吴琼主任怀揣着这份初心,毅然踏入了广东一家公立医院的广阔天地。在那里,她不畏挑战,深入内科、高压氧、外科等多个科室,汲取宝贵的临床经验。每一次的探索,都让她对医学的理解更加深刻。
毕业后,吴琼南下广东扎根公立医院,内科、外科、高压氧科…多个科室的轮岗经验让她成长为“多面手”。但人生的选择题也随之而来——孩子的出生让这位“工作狂”母亲开始重新思考职业方向。
“高压氧治疗既能帮助患者康复,又能让我更规律地陪伴孩子。”面对他人“放弃临床可惜”的惋惜,她坦然一笑:“女性不必困在刻板标签里,兼顾家庭的选择同样需要勇气。”这份清醒的自我认知,让她在高压氧领域深耕出新的天地。23年间,她将高压氧治疗从"冷门科室"打造成挽救无数缺氧性疾病患者的"生命方舟”。

图为高压氧治疗室照片
两年前,吴琼带着20余年的医疗经验回到武汉,成为武汉顾连康复医院“双科主任”——康复三病区兼高压氧科主任。面对每天往返80公里的通勤难题,她果断在医院附近租房:“康复患者的病情需要随时关注,我必须随叫随到。”

在康复三病区,她是一位富有远见的“康复掌舵人”。 这里以神经康复为主,以骨科康复为辅。吴琼主任深知康复的精髓在于“连续性”和“持续性”的关注。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病房的查房,到深夜灯火通明下的病情分析讨论,她不仅关注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,更将目光聚焦于医护团队的专业成长。“康复之路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,我们要做的,就是用最科学的方法,最细致的关怀,给予患者重新站起来的力量。而年轻医生的培养,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,要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,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康复医生。”她的话语中,透露出对团队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许。

图为吴琼主任带领医护团队查房的照片
在高压氧科,她则是一位睿智的“疗愈传播者”。 这里的管理,更侧重于“沟通”与“赋能”。吴琼主任不仅仅是技术的操作者,更是高压氧疗法的积极倡导者。“我们不仅要让患者了解高压氧是什么,更要让他们明白它在治疗和康复中的巨大潜力,提升他们对自身疾病和康复前景的认知与掌控感。”她坚信,当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有了充分的理解和信心,康复的步伐也会更加坚定。高压氧的治疗方案更是需要“个体化定制”,这要求团队具备精准的诊断能力和灵活的治疗策略,而吴琼主任正是这场“定制化服务”的卓越设计师。

图为吴琼主任在高压氧为病人做宣导
在吴琼主任的白大褂上,党徽与听诊器始终并肩闪耀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这重身份让她的白大褂多了份灼灼赤诚——本周二的夜晚,当诊室灯光渐熄,她参与的“红色星期二”科普夜讲堂却刚刚启幕:带大家一起探寻高压氧舱的秘密及病情答疑。

图为吴琼主任参与党建科普夜讲堂活动
这份红色担当更在社区生根。她带领顾连医疗队走进周边社区,用通俗语言普及疾病预防知识,让艰深医学化作守护健康的盾牌。

图为吴琼主任在社区开展健康宣教及咨询
从深夜讲堂的投影大屏到社区树荫下的健康宣教,吴琼主任用医学专业度丈量党员使命的宽度。当有人问起何为“女性光辉”,她轻抚党徽:“能同时托起生命重量和信仰光芒的,不正是我们医者最本真的模样?”这抹“先锋红”,正为当代女性力量写下最铿锵的注脚。
采访结束时,吴琼正匆匆赶往病房——有位脑梗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调整。望着她白大褂下利落的背影,忽然读懂了她常说的那句话:“医生的价值不在于选择哪个科室,而在于是否把每个选择都做到极致。”
这位跨越城乡、辗转南北的女医生,用柔韧与智慧在医学疆域开疆拓土,让女性职业者的光芒,照亮更多生命的康复之路。

图为吴琼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收到家属锦旗
文字、编辑:周佳颖
审核:吴琼 张津华

上一篇:医学世家的传承与创新:专访武汉顾连康复医院中医科李华强主任
下一篇:返回列表